精益生产在长春的主流传播,是随着丰田在华的合作而展开的。从1978年6月长春一汽考察团在丰田集团整整“泡”了一个半月,对丰田精益生产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开始,到1984年天津夏利,到1988年沈阳金杯客车公司,到1990年天津津丰汽车底盘零件有限公司、天津津丰汽车传动零件有限公司、天津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,再到1998年的四川丰田,精益生产开始在长春的汽车行业逐步传播、发芽、生根。
2000年后,长春汽车市场进入竞争时代。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提升,质量的不稳定越来越突出,尤其是在合资生产中接触了德国、美国、法国等不同的生产管理模式,长春汽车制造商开始深刻认识到精益生产在质量控制方面的优势。
这个时候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生产过剩压力下,向丰田学习也从汽车工业向长春整个制造业展开,无论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公司,都期望通过精益生产降低浪费、提高效益,长春的精益生产学习从被动模仿进入了主动探索阶段。
此阶段长春的精益生产推行进入了百花齐放,鱼目混杂阶段,仅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:精益生产、丰田生产方式(TPS)、NPS(台湾)、还有很多自己命名的LPS、JPS等等,大大小小的咨询公司开始把精益生产作为专项来辅导,并陆续出现了一批以精益生产为主导业务的咨询公司如爱波瑞、理则、3A等,专家学者们也不甘落后,各种关于精益生产的书籍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。
而长春的较前卫的企业家们以及他们的主管部门、领导们,也开始关注、了解、学习、探索、推行精益生产,精益生产渐渐的变成了企业的流行语,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,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、材料成本、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、越来越低的售价,长春的企业更多的开始关注精益生产这个降低浪费、提高效益的利器了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