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为的改变其实要有认知的改变,新认知产生新行为;认知的改变背后要有动力的变化,你才可能有意愿接受新的认知,但行为的变化如果导致了好的组织成果,它其实也会反过来对认知甚至动力的变化产生影响。虽然这三者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动力问题,但对组织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企业家的行为,总之这三者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。肖知兴教授说东方理论和西方理论,理论和实践“隔着两个太平洋”,我觉得从动力到认知,中间也隔了一个太平洋;从认知到行为,又隔了一个太平洋。动力是“心”层面的问题, 认知是“脑”层面的问题,行为是“身”层面的问题。心脑一致,脑身一致,都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。企业家经常说自己的下属、中高层管理者怎么变化这么慢,十多年还是一个样,你反观一下自己,就会发现你的变化也是相当困难,应该说任何变化或者变革的发生都不是顺其自然就会产生的。那更新动力系统、升级认知模式、改变行为习惯有哪些具体的东西呢?
对于动力系统,肖知兴教授有一个利益共同体、事业共同体、命运共同体的说法,我觉得特别好。我是从生意人、商人、企业家、到社会企业家每一个阶段的人生意义是什么,企业家到底想要什么来阐释的。那个东西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激励和动力?比如挣钱、光宗耀祖、出人头地等等也许是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想要的东西。到后来,企业家就开始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,能够和大家分享,这已经是很重要的一步了,这一步就是利益的分享。然后是事业共同体,这一步关键的是能力的分享,让大家在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上不断上台阶,形成“召之能战,战之必胜”的强大组织能力。命运共同体,关键是价值观的分享,我们是一群具备什么价值观的人,我们能否对社会有正向的改变。如果一群人有越来越共同的核心价值观,就会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。所以每个阶段的人生意义都是企业家需要去思考的问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