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乎所有的最佳实践一定是来自专家或者老鸟,而不是来自学者或者理论家。所以,复盘的时候我们需要睁大眼睛,看看每一个参与人身上的发光点是什么、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。特别是与一线执行团队进行复盘的时候,个人业绩最佳,或者个人服务口碑最好的人,就是我们需要锁定的对象。
长春众森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吗团队中的这些人值得“萃取”经验:
・团队中销售业绩最好的;
・团队中在完成特定工作流程的KPI上取得最优结果的(比如在销售中的触达环节上,触达人群数量最多的,或者实现复购率最高的员工);
・团队中用户口碑最好的;
・总能较好地处理客户投诉的;
・较好地处理了严重事故的;
・成长速度最快的;
・拿到友商信息最多的;
・最懂用户诉求,总能创新开发新产品的;
・总能起出好名字的;
・总能写出好文案的;
・一上台演讲就很抓人的;
・总能搞定刁钻客户的; ……
这些专家、老鸟都有个特点:他们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。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同样的场景下处理着同样的问题,很多动作已经是下意识的,而他们的方法或动作就是团队管理中最常见的“隐性知识资产”。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、清晰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实际操作中,专家、老鸟的分享动机并不一定那么强,这与团队文化、公司内部的竞争和奖励机制相关。对于一些有复盘传统、追求成长和认知迭代的公司来说,分享个人经验可能并不难;但是对于刚刚引入复盘,相对封闭且面临较大的业绩竞争压力的团队,让个人公开分享经验可能会有阻力。毕竟,总有人会担心“教会徒弟饿死师傅”,担心自己的独家手艺或小技巧被别人抄走了。他们可能会想:“如果真被别人抄走了,业绩竞争压力岂不是更大?自己的奖金会不会比原来低?”
因此,如果在复盘时,你决定对一个人的经验进行萃取,那么一定要首先思考如何打消他(她)的疑虑。常见的做法包括提供额外的个人成长机会,或者设定合理的物质奖励。也有的公司在晋升机制和绩效考核中增加了一个与“利他”相关的维度,从而保证分享者可以得到相应的正向激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