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的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种:显性的理论知识(explicit knowledge),隐性的实践知识(tacit knowledge)。前者是易于表达和传递的,通过文字数字的符号可以学习到;后者是默会的、难以表达传递的,需要基于情境实践习得,比如游泳、足球、沟通、指挥打仗、组织管理、创新创业等等。
在医学院学习医学,学生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成长;在法学院学习,需要在律所实习才能够获得从业资格;在蓝翔技校,学员必须要学会开挖掘机才可毕业。而在商学院学习管理学,毕业生不一定习得管理能力,也就是很难学习到实践知识。
首先是因为上文所述——老师都不去接近实践,终日“纸上谈兵、闭门造车”,怎么能教别人?古人语: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毛主席说,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
另外,显性知识的灌输,尤其是中国的科班教育,对管理学学习者习得实践知识起的是副作用。做企业海归做不过农民,哈佛博士做不过温州小学毕业生,背后的逻辑是因为小学毕业生不会被教条所迷惑,不会被那些自带光环的英文名字所迷惑;他就从小生活在一个蜘蛛网一样的因果关系里,15岁就跟舅舅开始卖袜子,知道什么因果关系是最重要的因果关系,什么自变量一调,70%,80%问题就能解决。大学毕业的,好大学毕业的,往往这方面能力还不如人家,实践能力还没来得及成长,就被知识的沉重负担压得像个套中人,何谈创新创业管理?
也就是,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知识之间,隔了一个太平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