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众森管理咨询公司看到,有的企业对于新生业务,继续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理,结果小公司也得了大企业病。管理者应当把企业内部的不同产品线、不同经营单元的发展阶段予以梳理。随着经营目的和需求改变,管理也要可刚可柔。
不少民营企业都是产业多元化,属于资源驱动型,有什么资源做什么事。对于这类企业,不同产业应当分清楚不同的经营模式,打造不同的团队。进入成熟期的产业,可以自行运转了,要管理先行,防止管理出问题。而对于刚开始的新生业务,必须要放开发展。包括选拔人才都应有所不同,成熟板块应当要找有责任感、忠诚、德才兼备的员工,对于新生业务,培养选拔人才,就应以才为先。
大多数公司都是在工业化思维下进行运营,而工业化思维起源于形而上学理论,用辩证法说就是机械唯物论。工业化讲究标准化、流程化,从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,到科学管理,到以福特流水线作业为标准的工业化制度形成,到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理论(编者注: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,即计划(plan)、执行(do)、检查(check)、处理(act)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),都是一脉相承的,全是基于工业化思维架构形成的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。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、组织、指挥、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,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。
工业化思维的好处是容易大规模复制、生产,适用于商品匮乏时代加大供给的阶段。而当前社会已进入消费升级后个性化需求鲜明的时期,此时需要柔性生产、柔性供应。
同理,当企业搞创新,满足新的需求时,就不能再用工业化的体系。对于新生业务,应当认识到它的特殊性,其发展阶段跟企业的整体发展阶段完全不一致。要将之剥离出来,按创新模式来打造经营、管理和文化,相当于重新搭建一个“大棚”来“育苗”。
此时,应当只谈经营,略谈管理,应该允许经营在适当阶段野蛮生长,同细分市场一样,在公司内部,制度、文化和考核都应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区分。
这个“幼苗”是准备做盆景,还是让其长成参天大树,先让新生业务“长起来”再下定论,不要过多干预。要在成长过程中去发现其潜在增长本质和规律。不要一开始就试图把握新生事物的规律,给其定方向。同时,对于新生事物板块,不要搞协同机制,协同在某种情况下就是牵制,甚至是累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