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简单卖货的时代早已过去,未来企业间的竞争,说到底都是服务的竞争,企业必须重构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体系。那么,这就需要企业与消费者、竞争者及内部员工构建一种新型关系框架,从而加以协调利用。
在英国,有一家著名的连锁超市叫做塞恩斯伯里。它曾向权威机构、社会专业人士,以及竞争对手征集了1000多份报告、将近700条的评价。
最终,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:
说这家超市有两点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——第一点是鱼类食材资源的可持续性战略;另一点就是与社区和整个社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。一般来说,我们总会去关注一个公司的产品战略、商业模式、销售额等等,却往往忽视了“企业关系管理”。
实际上,“企业关系管理”非常重要。管理大师科特勒说:“在这个新的变化的世界里,企业唯一可以持续的竞争优势,是它与消费者、商业伙伴及公司员工的良好关系”。
其实这一点,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体现得很明显了。先说说大家熟悉的Uber吧,它没有自己的一辆汽车,却吸引了上百万的人成为了平台上的注册司机。还有维基百科,它没有什么编辑员工,却能够让全球上亿的人,心甘情愿地埋头为它编辑百科词条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这些公司更像是一个“公共厨房”。它并不聘用厨子给你做菜,而是邀请一些人来自家厨房,免费使用炉子和锅碗瓢盆。也就是说,这些公司管理的核心不是指挥和控制,而是“协调”。我提供让你施展拳脚的平台以及资源,而你运用资源,去创造价值,我们相互协调,实现共赢。未来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各种关系。
这些关系中,有你的消费者、合作者、竞争者,以及内部员工。能否协调好跟他们之间的关系,是一个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。就像小米一样,它改变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,从产品研发到推广营销,消费者都至关重要。
现在,有很多企业都懂得去倾听消费者的声音,甚至让他们从消费者变成了企业的合作者。
越来越多的社群就是这样诞生的。比如卖白酒的“酣客公社”,是先做产品,后做社群。
在定位好自己的产品后,酣客公社面向中年粉丝群体,经常举办白酒品鉴、商业研讨、主题活动。在组织架构上,它建立了“总社-分社-大队”的组织构架,自成一体。
再比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跨境电商“小红书”,则是先做社群,后做产品。不管哪种形式,都很好地验证了一句话:互联网时代,企业已经从以商品为中心,转向了以用户为中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