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于2005 立足吉林 服务东北
 
 
  众森观点
 
长春企业如何迎接智能制造?
时间:2018-04-04 浏览次数:778
 

     中国在2010年成为了全球制造业产值最高的国家,这是中国100多年之后再次登上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。不过,中国制造的规模虽然处于第一,但其竞争力仍然谈不上强大。为此,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,并设定未来30年左右的时间,实现中国制造从大国转向强国的目标。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蓝图中,也明确指出了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。

毫无疑问,从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要求上来看,智能制造是难以避免的一个概念。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智库对智能制造进行了一些中国式的定义,包括中国工程院,最近也基于AI 2.0的发展,提出了多阶段多层次的概念体系。但是,如果仅仅把人工智能认为是智能制造定义的一种技术,而不是其核心技术,很可能会忽视以及浪费AI 2.0对中国智能制造体系构建中的重大价值。

首先,我们需要分清中国的智能制造定义与20年前日本提出的智能制造之间的差别。在笔者看来,20年前日本提出的IMS计划,过多强调了知识管理的价值,这其实也是目前AI 2.0跟传统人工智能之间的最大差别,基于大量数据的深度学习,有可能并不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,但最终做出的结果却达到甚至超出了人的思考决策,这是利用AI 2.0重新定义智能制造的关键认识。

其次,对比日本在IMS计划中推进智能制造和美国2006年提出信息物理系统的思想,两者有迥然不同的哲学。日本在推进智能制造系统的时候,深深陷入了路径依赖的问题,他们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模仿日本的技术诀窍,从而解决另外一个特定问题(可能不是前面技术诀窍的应用场景),这从原理上就是巨大的挑战。然而,对于美国提出的信息物理系统来讲,先提出抽象的概念,再想办法设计相关的科学体系和工程工具,从而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原理。

最后,日本在推行智能制造的时候,完全割裂一般制造和装备制造的目的,导致盲目推动先进装备制造,而忽视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更先进的产品,忘记了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是依靠创新产品而获得的市场,这在推动IMS计划的初期,也许就注定了其进展坎坷,难以得到产业界企业的持续支持。中国要推动智能制造,应该把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有机的结合起来,让智能制造为智能产品服务,通过市场的良性循环,让智能制造的投入物有所值。

对于中国的智能制造新定义,应该充分发挥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和网络化两大驱动力的价值。一方面,应该充分认识到AI 2.0对于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,从科学原理到产学研都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,这样才可以保证尽快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领先,这还可能为中国创造一个新的装备设备市场。另外一方面,最近工信部明确了中国制造2025的第二个主攻方向是工业互联网,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二个驱动力,工业互联网主要可以实现资源的松散连接,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,在推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,也应该加强工业互联网方式的资源集成,加快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。

上一篇: 吉林企业需求预测这样做
下一篇: 长春企业中层的沟通与创新
版权所有:长春众森中小企业管理咨询(培训)网 免费咨询电话:0431-81131829 辽ICP备07013591号-4 辽公网安备21010302000228号

关闭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