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化连接是提高“流量效益”的迫切需要,尤其是单纯的入口型线上公司,流量不能转化为效益,最终是“废流量”,这不仅仅表现在电商,更表现在所有的“流量入口”型公司。
举个例子,比如滴滴打车。我猜测滴滴打车现在赚钱还不怎么容易,或者讲,现在还未完全走通,不过,滴滴打车差一点就完全走通了——形成一个很容易盈利的商业模式。我们回顾一下滴滴打车的历程:一开始通过补贴出租车司机和乘客,迅速形成了流量平台,然后深化连接,通过补贴专车司机、快车司机,迅速连接、聚集了大量社会车辆。这一点很关键,如果这一步走通了,滴滴打车就完全走通了。但一纸政策下来,不允许非营运车辆进行营运,滴滴只能自购车,本来就要走通的商业模式被政策拦截了。为什么呢?连接出租车是赚不到钱的,目的是形成流量平台,连接社会车辆,全社会的车辆都可以成为平台的一员,滴滴坐地收租就行,而且滴滴不用为车辆固定成本折旧发愁(车主为车辆折旧负责,主要还是自用,折旧是理所当然的成本,顺带赚点零花钱,如果把它变成运营的营生,只有多跑,自负盈亏)。但政策一拦截,一搞自购车,资产就重了,自己要对资产折旧负责,那么,对运营效率的要求急剧提高,滴滴要盈利自然比深化连接社会车辆要艰难得多。
长春众森管理咨询公司看到,深化连接的另一个典范就是小米。小米先是做MIUI和米聊,通过参与研发,形成了发烧友社区,也就是铁粉,后面深化连接做手机,手机成功时,顺带形成了大流量的电商平台,电商平台之后再深化连接,做生态链投资,比如净化器、插线板等。一个新公司的成功很不容易的,关键在于品牌和渠道,但小米生态链的投资,首先就在品牌和渠道(电商)上进行了巨大的赋能。再后面,在智能家居上,将智能音箱独立成为一个战略性业务,因为智能语音的发展,智能音响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入口,人总是懒的,比如你坐在客厅对智能音响喊一声,把书房的地扫了,智能扫地机就呼哧呼哧的去把书房的地扫了,因此,结合MIUI,小米在智慧家庭及其连接上可能会试错出更大的成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