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OR模型一级流程的制造环节(M ),可分解为三个流程配置,注意它们不是串行流程,而是并行流程。对这三个二级流程,SCOR模型用流程代码M 1 、 M 2 和 M 3 来 表 示 , 代 表 三 种 不 同 的 业 务 场 景 : M 1 代 表 “ 按 库 存 生产” (M ake to Stock,M TS)的场景,产品或服务根据预测生产形成成品库存,客户订单来了是消耗成品库存。M 2代表“ 按订单生产” (M TO)的场景,产品或服务并不提前生产成品,而是客户下达一个有具体交货要求的订单后,按照订单要求及时生产并交付。M 3代表“ 按订单设计并生产” (Engineer toOrder,ETO)的场景,产品或服务没有标准化设计,例如建一艘轮船,或者建一座大桥,在执行制造活动之前,需要设计人员按照订单要求提供最终产品的设计图交给制造工厂,或者边设计边制造。
SCOR模型中制造环节的三种流程配置面向不同市场、不同客户以及不同产品,通常企业会选择其中一种或者采用几种的组合。SCOR模型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、高度抽象的思考方式,企业实际的业务场景可能比SCOR模型的场景假设更复杂,例如M TO 在实际应用中,还可以再细分为更多样化的几种流程配置— — 一是使用标准化的部件,成品按订单组装(ATO ),典型场景是电气开关柜,开关、柜子都是标准化的,事先备有库存,组装规则由客户按需指定,按订单交付定制成品;二是使用标准化的部件,但客户不能自由指定部件组装规则,而是在订单中选择产成品的一些标准化特性,按照这些特性所包含的配置规则来挑选、组装库存的零部件,然后形成成品(即按订单配置),汽车、电脑等销售就是典型的CTO 模式,例如选择什么尺寸的显示器就会指定配置什么型号的显卡;三是构成成品的部分部件标准化,预先做好这些标准部件的备用库,而另一部分部件无论是否标准化,都需要根据客户订单要求现做,当客户订单下达后,生产这些现做的部件,再组装上库存的标准件,按照订单要求生产出成品,这是严格意义上的M TO。
长春众森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看到,不同的订单满足模式就是供应链在制造环节中的“ 场景” ,这些场景产生的流程配置对应的进一步细化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,例如订单管理、库存管理、生产计划、采购计划等就有显著不同。例如M TS的三级流程的计划流程里有成品库存预测,而XTO 就不存在成品库存预测,只有订单来了才会生产成品,但是ATO 和CTO 会有部件库存预测;又如库存管理,M TO 的库存里每个物料都必须绑定客户订单号,不能挪作他用,而M TS的零部件库存则无须绑定订单,只是部分零部件会被已确认的生产计划占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