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古文,是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。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这篇古文讲的是,这天夜里,苏轼正准备睡觉,看到月光从门外照进来,生出夜游的兴致,他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,和他一起散步,看庭院中月光透亮,庭院里竹子松柏的影子倒在水里,像极了水藻交错纵横。
很平常的一篇古文,但是老师对我们讲:“这篇文是苏轼在黄州的第四年写下的,就在写下这篇文之前几年,苏轼被捕入狱,差点被杀,之后被贬黄州,不得重用。”
在这样的境况下,他却依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,欣赏到月夜之景,忍不住让人心生钦佩之情。
就像林语堂评价苏轼:“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,是人间不可无一、难能有二的,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,深得其乐,忧患来临,一笑置之。”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一蹶不振,而有些人却总能及时地调整心态,转悲为喜,关注到那些能够令自己欣喜地东西。
生活实苦,心态对了,才能够过得快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