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咨询实践中,长春众森管理咨询公司看到了一个事实:如果绩效管理只是一摞硬邦邦的考核卡和一堆冷冰冰的考核数据,那就是不具人性化的管理工具,也就很难得到贯彻落实,即使强行推动下去了,也迟早会形式化。
所以,绩效管理仅仅具有“理性”,是不完整的,是没有内涵和灵魂的;“感性”则是绩效管理由一个平面,变成有血有肉立体的内涵与灵魂。这里我们谈“感性”,不是随意、无原则,而是指要考虑、尊重人的感受。绩效管理的“感性”需要体现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。
1、目标制定——上下沟通,达成一致
我们在为企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,一般建议企业采用“上下沟通,制定目标”的方法。制定目标过程中的上下沟通,既是制定合理目标的有效方法,也是充分尊重下级意见、听取下级想法的重要途径,还是将目标执行的困难与思想障碍提前扫清的重要手段。
实践也证明,采用这种方法,能使各级人员执行目标的积极性提高,目标的达成效果也比以前好了很多。
2、目标实施——指导鼓励,共成目标
绩效考核不是月底累计数据,与员工进行“秋后算账”,而是要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关注员工表现,及时表扬员工,及时纠正过程的不足,时刻关注目标完成的进度,让员工有动力、有压力,并及时提供帮助,与员工共同完成设定的目标。
有的长春企业老是盯着看“分数有没有拉开差距,有没有分数普遍高了”,而不去关注目标是怎么完成的,或者为什么没有完成,这与绩效管理强调的“过程跟踪”的管理思想严重偏离。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鼓励,是作为上级主管管理职能发挥的重要途径,如果没有目标过程的指导和鼓励,试问:“员工凭什么认为你是他的领导?”
3、考核打分——中肯评价,认真反馈
在绩效管理中对员工中肯评价、认真反馈,就是让员工得到尊重、重视与公平对待的有效手段,其激励作用,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绩效考核成绩本身。
长春众森为某生产企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后,在正式运行阶段,到企业里了解体系运行的情况,其中一位部门经理说了这样的话:“每次拿到评估后的考核卡,我从来不先看成绩,而是看总经理写的综合评价。我来企业这么多年了,执行绩效管理体系之前,从没见过总经理如此认真的给每个下级写这些评语,所以每一次看到总经理写的评语,都感觉到他对我的重视,对我工作的认可。记得有一次总经理这样给我写的:本月表现非常好,除了目标卡的工作完成之外,过程有突发性事件和临时性工作都完成得不错,本月额外加5分,希望继续努力!其实这5分对于我的工资系数没有任何影响,但我却很兴奋,这种兴奋一直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。” |